为深化教学改革、提升育人水平,夯实教学基本功,促进专业化成长,10月30日下午,自动化教研室邀请张鑫教授在三教S433做教学分享会。

分享会上,张教授以课堂学生玩手机玩、开小差、睡觉等现象为切入点,就如何提高课堂引力场,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和教学效果做了经验分享。张教授以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”课程为例,从第一次课、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探索提高课堂引力场的途径。
第一次课通过实例引入课程,基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、技术应用的魅力、技术前沿的吸引力、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、教学参考资料中作者的资料与特色等,吸引学生的关注,充分与学生互动,调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积极性。
课堂教学以培养工匠精神为课程思政要点,基于“基于课堂,长于专业、立于实践、提高能力”的教学理念,以学生为中心,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、思维、设计、创新引力。从一门课→一本书→几页纸→几段话→几句话→一句话,培养学生学习能力,学会学习→归纳→发散,复杂问题简单化。进行动画、仿真演示单片机系统的设计与工作过程,实现可视化教学,实施“教学做合一”,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“知行耦合”。改变知识结构从传统进阶型向工程能力提升型转变;把系统设计思维贯穿教学全过程,实现知识点的“模块化碎片学习”向“集成化系统学习”转变;提升教学效果。
实践教学基于实践教学案例设计,训练思维,建立工程系统概念,缩短学生系统设计调试周期。虚拟设计与物理实践相结合,由简入繁,边学边练,以学生为主体,进行系统化、工程化项目训练,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;引导学生创新训练,课赛结合,从系统设计中发现问题、提出问题,发散思维、灵活应用、解决问题、总结规律,创新提高。

最后,教研室主任沈君老师对张教授分享的内容做总结,首先感谢张教授将“课堂引力场”这一概念,从一个美好的愿景,具象化为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着手构建的生动实践。强调了一流的课堂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‘空间’,更是一个能够激发思维、凝聚注意、点燃热情的“能量场”。希望全体教师能将今天的收获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在今后的教学中,勇于尝试、大胆实践,共同致力于将我们的每一堂课,都打造成为充满智慧光芒与成长魅力的“高能引力场”。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分享会。